十大正规杠杆平台排行
正规杠杆平台排行
  • 专业主义缔造上海城市精神,头脑型城市将引领世界潮流

    诸大建有一个习惯。多年以来,他每天预留好时段用来写作,其他时间积极拥抱社交网络时代,一大早就忙于在微博、微信公众号上更新。

    他的微博粉丝有12万,每天6点一过,他就发布一条140字的内容,讲述城市发展的规律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动态、学术见闻、出差和旅行、国际交流、人生感悟,等等。

    “#上海城市发展#研究上海城市空间变迁,我喜欢说一江一河是上海城市永远的logo,不会随标志性建筑的变迁而更替;一江一河是从空间变迁看魔都魔在哪里的原生性特征,决定了上海城市空间的飞地式非同心圆发展。更重要的是,一江一河不是天生这样的,而是上海人的专业主义造就出来,体现了上海故事和上海性。”这条是诸大建2023年11月13日6点发布的微博。

    不搞大水漫灌的评论,用很节约的言语、系列性地讲述关于发展的知识,与广大爱好者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,就是这位同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在当下与公众的交谈之道。

    与上海共同经历变迁

    诸大建有一大堆头衔,他是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、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长、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理事会理事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在他的学术生涯中,对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参与颇深。

    1970年,诸大建离开上海到农村插队落户,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上海工作。这16年时间里他没在上海,但这段时间上海的城区轮廓和面貌上变化不算特别大。除了这段时间之外,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,诸大建亲眼观察了上海50年。他出生在南市,最熟悉老城厢和苏州河以南的上海。参加工作以后进入同济大学,搬到了杨浦区居住,开始熟悉苏州河以北的上海。

    1990年代以来,随着发展的需要和对外交流的增多,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政府、媒体和公众的语境中,诸大建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,成为我国最早投身这一研究方向的学者之一。这一转向也使诸大建对上海城市的了解从结合亲身经历的局部观察,转变成更主动更全面的研究,包括对上海发展历程中更多的人和事的发掘。

    《一个人的上海史——我看上海城市空间变迁》是诸大建自《从青椒到思想:教授的台阶和乐趣》《我是可持续发展教授》之后,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第三本“学术日记”,这三本书都做成口袋本的形式,从里到外都是简练的表达。

    过去十多年,诸大建的“学术日记”还在同济大学出版社以《绿色的创新》《大上海转身》《低碳的启蒙》《可持续发展》《世博与城市》《教授与快乐》《合作的治理》等为名出版口袋本,大体上一年一本。他认为,市面上有关上海城市发展的书已经很多,作为一个研究并见证上海发展变迁的人,他想从三个个人化的角度分享一套上海的故事。

    11月12日,诸大建在上戏艺术书店以“魔都上海魔在哪里:我看上海城市空间变迁”为题,跟线上线下的读者讲了这个故事。

    700年塑造讲究专业主义的城市

    诸大建把1291年上海设县建城以来纵贯700多年的城市空间变迁,分为七个发展阶段来分析。

    他经常把从地图上整体看到的上海城市空间形态形容为“拼贴马赛克”,并提出上海的一大特征就是不同时代、不同规模的模块,以黄浦江、苏州河“一江一河”为基因,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组装起来。

    “一江一河”把上海划分成浦东-浦西以及苏州河南-北,大体上是三块。诸大建认为,上海的城市发展是从南往北、从西往东展开的,最早发展的是黄浦江十六铺旁边的老城厢,然后是苏州河两岸的外国租界,随后在黄浦江下游的江湾一带规划上海新市区(即“大上海计划”),改革开放后又跨越黄浦江发展大浦东。这就是上海围绕一江一河来发展城市的大背景。

    基于此,诸大建在书中总结了上海正在努力实现的两个重要目标。一是从以十六铺码头起家的中国东南沿海城市,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成内向型的生产性城市,到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为集航运、金融、贸易、创新等多元功能的全球城市,总体上在提升上海的全球经济竞争力。

    另一方面,从中国传统的江南水乡城市,经过开埠以后的西方式现代化,到现在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,这是在提升上海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。“上海未来的发展,是要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浪潮和城市网络体系中,建设成为有引领潮流意义的全球头脑城市。”

    1403年发生浙西水灾后,户部尚书夏原吉受命治水,他采纳了上海本地人叶宗行的建议,拓宽黄浦和上海浦以助泄洪,史称“江浦合流”或“黄浦夺淞”。明后期进一步治理吴淞江,使其改道,到海瑞治水时期,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苏州河过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的局面。诸大建认为,合流后的新黄浦江通航能力大大增强,是“对上海城市发展具有从0到1价值的重大创新,其意义可与在洋山岛建立深水港相比拟”。

    “每次站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看外滩-陆家嘴的美景,我会想,应该在这里设立有关江浦合流工程的纪念碑。”诸大建认为,那是上海城市专业主义最早的一次显示。在他看来,上海的城市发展往往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力量:一是民间对上海本乡本土有精神研究,向上提出标新立异的专业化意见;另一方面是主事的官员从善如流,将民意吸纳为主流。

    在新书分享会上,诸大建带读者回顾了一遍从老城厢、租界时期、孙中山提出《建国方略》、“大上海计划”的部分实施、人民广场的转变、陆家嘴的开发,直到展望2035的上海城市空间变化历程。而在书中,他则把更多自己的生活变迁、工作所见,以及自己参与研究和提供决策咨询所经历的思考过程写了下来。

    在崇明岛发展的研讨会上,他提出上海的发展方向不应是一个“更城市,更工业”的“像香港的城市”,上海缺少的是伦敦、巴黎那样,走出城市半小时就可以看到的绿色和乡村。在参与“上海2035”城市总体规划咨询时,他说:“历史上形成的海派风格思维惯性要切换。要倡导新海派,目标是创造和传播中国思想和上海故事,把上海发展成为在世界上具有引领潮流意义的头脑型城市。”

    《一个人的上海史——我看上海城市空间变迁》

    诸大建 著

    上海三联书店 2023年7月版

   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banquan@yicai.com。 文章作者

    佟鑫

   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围绕上海工作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,陈吉宁在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上作报告,与学员深入交流

  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、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、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

    02-27 19:07 多城居民人均收入超7万,县级市义乌人均收入超3个一线城市

    第一财经统计梳理发现,2023年,在地级及以上城市(包括直辖市、省会城市、计划单列市和普通地级市)中,共有9大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大关,分别是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广州、苏州、杭州、南京、宁波、厦门,其中上海和北京超过了8万元大关。

    02-19 20:43 书单|读懂“东方小巴黎”哈尔滨的百年沧桑

    虽然在大众视野中,哈尔滨好像是一个新兴起的网红城市,但它被书籍、影视作品记载的历史也很长。

   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1-19 11:25 哈尔滨蹿红源于深厚底蕴,如何端详这座城市的优雅?

    苏丹认为,虽然自然环境严酷,但北方的人对自然、对人、对社群的理解都要更深刻一些。

   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1-19 11:33 广州市政府批复同意城市更新、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

    分区引导、分类施策,积极稳步高质量推进广州市城市更新、城中村改造,落实城市发展战略,持续优化城市结构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。

    01-12 16:5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

    随便看看